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的对象为发动机、变速箱和空调等系统,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新增了动力电池、电驱动等热管理对象。
燃油车热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包含空调制冷系统,和以发动机为热源的座舱暖风系统。其主要零部件包括机械式空调压缩机、膨胀阀、蒸发器、冷凝器、以及发动机暖风系统等。
新能源汽车(电动汽车)包括座舱、电池、电机电控热管理。座舱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冷风、热泵暖风或PTC暖风,具有加热和制冷需求,主要零部件包括电动压缩机、电子膨胀阀、蒸发器、冷凝器、热交换器、PTC或者热泵冷凝器等。
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最重要的包含空调热管理系统、电机电控冷却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系统等模块或者总成,由上游水泵、冷凝器等零部件组装而成,为下游整车提供功能安全和常规使用的寿命的保障。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产业链中产品更复杂:由于其热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、实现方式相较传统燃油汽车发生了较大改变,其对于零部件节能性、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相对更高。上游零部件中新增了Chiller、PCT加热器、四通阀等零部件,中游热管理系统中的热泵空调系统、电池冷却系统使得系统复杂程度进一步上升。
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部件趋于多样化和电气化,复杂性更高,带来新增市场机会。
新能源车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=电池热管理+汽车空调系统+电驱动及电子功率件冷却系统。
电池热管理: 作为核心部件,电池的温度是影响其安全及性能的重要的条件(最佳工况温度在20-35℃),过高或过低(低于0℃)对电池的寿命存在负面影响。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,温度过低会造成电池容量和功率的急剧衰减以及电池短路;温度过高则会造成电池分解、腐蚀、起火、甚至爆炸。动力电池系统需配合复杂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维持工况温度,为电动车完全新增部分。
汽车空调: 不论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,都致力于满足终端消费者的日益上升舒适性需求,汽车驾驶舱的热管理技术也变得特别的重要。对于制冷,新能源车与传统车原理相近,差异在两点,一是传统车压缩机可由发动机驱动,而电动车由于动力源变为电池需使用电动压缩机;二是联结方案上,传统车动力系统与空调制冷过程较独立,而电动车电池与空调冷却系统通常联结。对于制热,传统车空调系统加热借助发动机的余热,电动车需借助PTC加热(冬季使用续航受较大影响),未来制热效率更高的热泵系统是趋势。
电驱动及电子功率件热管理: 在新能源车高电压电流运作环境、智能驾驶技术日益复杂背景下,电机电控及电子功率件等耐受温度低的部件对散热要求高,需额外添设冷却装置。
电动汽车在冬季续行里程变短是目前实际应用中的最严重的问题。尤其是在北方气温低于零度的情况下,续航里程大幅度降低,直接影响车辆的使用。蓄电池在低温度的环境下,充放电能力会严重降低 ,导致续行里程大幅缩水。若对蓄电池加热,使蓄电池维持在最佳工作时候的温度区间,就可以使车辆续航能力得到提升。
影响续行里程变化量最大的因素是行驶车速和环境和温度,当车辆行驶时速大于60 km后 ,速度越高耗能越高。当环境和温度处于零度以下时,温度越低耗能越高,当气温在-10°C时,车辆续行里程相对于气温22°C时会降低近一半。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车内加热消耗了较多的电能。现代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很重要。很多车都十分重视热管理,尤其在冬季,相对于普通的纯电动汽车,优秀的热管理系统的可增加15 % ~ 18 % 的续行里程。PTC结构相对比较简单、成本低,是目前汽车市场主流的制热部件,但其存在能耗高的先天缺陷。热泵虽然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,但是常温下能效比(COP)超过2,理论能耗仅为PTC的一半左右,但是以R134a为冷媒的热泵系统在低温度的环境下的制热效果较差,仍需PTC辅热。
目前使用最广的制冷剂为R134a,更环保R1234yf冷媒的热泵可兼容现有热泵主要零件,技术替代成本低,但美国杜邦和霍尼韦尔的专利仍在保护期,成本比较高。R744(二氧化碳)冷媒热泵在低温情况下的制热效果更优,但需要对系统来进行耐高压的重新设计,技术替代成本比较高,这也是限制该技术量产上车的主要桎梏。但受R744极低成本的驱动,目前业内已有部分公司开始布局该冷媒,未来极有几率会成为主流技术方向。CO2作为一种较新型的空调制冷剂,由于其化学性质与传统制冷存在比较大的差别,因此其运行条件也与传统制冷剂存在比较大差异,对管路要求将会更严格:
低渗透: R744(二氧化碳)冷媒容易与润滑油、橡胶等相互作用,降低管路可靠性。
新能源汽车热管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,现阶段基本处于1和2的阶段,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电池、电驱和座舱是单独的系统。少部分车企已确定进入到了通过核心部件将三电和座舱打通,实现整车一体化热管理。
电池、电机电控和空调系统回路彼此独立,各自有一套完整的温控和管路系统。但能量利用不充分,同时系统管路复杂,零部件多,制造和维护费时。
利用多通道阀门或管路,将电池、电机电控和空调系统中某些或全部回路均连通,形成一个循环回路。热管理控制器根据各部件的温控需求,统筹热量管理,减少能量的浪费。但系统集成度高,控制复杂,控制难度较大。
热管理系统功能一体化、结构模块化、控制智能化,实现整车能耗最低和能量最优分配的终极目标。
HeatPump(热泵)作为未来主流的集成式热管理的核心部件,其原理为:其运行方式就像空调系统,但是在运行顺序上却是截然相反。一套系统由空调压缩机、冷凝器、膨胀阀、气液分离器、储液器等组成。当气体以低温、低压的状态进入压缩机,然后压缩气体制冷剂,成为高温、高压的气体,随后进入冷凝器,冷凝器开始冷却,使其成为液态,当空气吹过冷凝器,进入机舱以加热机舱,这样就可以把热量带走,离开冷凝器的高温度高压力液体并不可能会产生过多的热量,随后液体通过膨胀阀(膨胀阀能控制液体的流速),极大的降低了液体的压力。液体通过蒸发器流动,外部空气吹过蒸发器并对其加热,液体吸收了热量并转化为气体,随后循环重复进行。
由于实现集成式热管理需要一个核心部件---阀岛,接下来将会围绕阀岛来阐述当前主流热管理系统:
随着国内供应链的日趋完善,在新能源时代背景,国内本土热管理供应商以及国内自主品牌积极的布局电池/空调/电驱动热管理,从过去单一的零部件供应商正在慢慢地建立起系统解决方案。